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☆、需求

關燈
之前的洪水,後來的漲價,形成了預期,而官倉沒有存糧加強了預期,陳慧和她的糧食進入太平城,本來通過增加供應是可以緩解整個太平的米糧供應,不過由於她壓貨惜售,導致了預期再一次增強,最後形成了恐慌,恐慌也影響了本地糧商,本地糧商即便是從陳慧那裏拿了糧食也只是少量投放市場。

不過用了短短十天,太平城的米價已經傳導到了周邊的城市,比如揚州,比如泰州。而劉光忠急得團團轉,幾乎是瘋了一樣。他再也忍不住了,這樣的做法不是救民於水火,而是推百姓入火坑。這是要太平城大亂啊!

那一日在深秋的濃霧之中,南門口走來了一隊人,在那裏架起攤子,支起了鍋子。那些災民被饅頭淡淡的發酵香味喚醒。等待他們的還是粥棚那裏黑糊糊的米糠湯。在看向另外一邊兵丁把守著,鍋子已經架上了,倒入了白米。如此誘人的場面,自有人生了歹心想要搶,然而面對橫跨大刀,守衛森嚴的士兵,也就歇了那個心思。

“招工啦!招工啦!搬運工。沒有工錢,管飯。”對過那裏有人拿著鑼在那裏喊著。

剛開始那些人都在觀望,如果不是這些兵丁把守可能就過來搶了,過了一會兒。有一個人走了過來,問道:“軍爺,您看我可以嗎?”

“行啊!叫什麽名字來登記一下!”

有了一個就有第二個接著就一個一個過來,雖然看上去一個個都瘦瘦弱弱的,但是這些軍爺也貌似並不在意,來者不拒。

等到滿了十人,就有人來帶他們走,長江邊上水系縱橫,不一會兒就帶他們到了一條河邊,河裏停了兩條船,船後面拖著一長串的木料,都浮在水裏。他們的任務就是將這些木頭搬上岸之後,裝上車,然後等待運走。

這麽多木料不過二十來個人,顯然是不夠,但是那些兵丁也不以為意,讓他們就這麽拉,直到太陽到了正午,讓他們停了工,依舊帶著他們回來,讓他們排好了隊,領了一個碗,一雙筷子。跟粥棚一樣,一人一勺,但是這一勺是濃稠的白粥,另外還加了一小勺的醬黃豆,作為配菜。

有一個人端著碗要往粥棚那邊過去,只見他過去,將自己手裏的那碗粥給兩個瘦弱的孩子分了吃,拿了孩子手裏的礱糠粥喝了起來,旁邊端著礱糠糊糊的人見了,都圍了過去,那眼睛裏是直楞楞地渴望。他身後有兵丁過來,拍他的肩膀說道:“吃完,碗拿過來!”

“軍爺,我馬上拿回來!”

那兵丁也不走,又跟他說:“下午還有活兒要幹,你要是想幹,就快些回來!晚上是兩個大飯團子!”

這話一出,圍在旁邊的人就嘰嘰喳喳問了上來,那兵丁有些不耐煩說道:“自己去那邊報名不會啊?”說完他就離開了。

這群人快跑過去將報名的攤子圍地水洩不通,因為推搡,差點就打起來,還是護衛的兵士將他們扯開,拉著他們排隊才作罷。

下午的人比上午多了許多,這些木料搬完之後,還有人將木料運到了城裏。到了太陽西斜的時候,一面大鑼敲了起來,說歇工了。每個人從管他們的士兵手裏拿到了一個銅錢樣的小圓子,上面印著飯字。拿著這個圓子兒,就能去排隊領晚飯了,晚飯是夾了鹹菜的兩個雪白雪白的大飯團子,那米香味兒直沖這鼻管兒。

第二日,除了搬運,還有了新的工種,比如砌墻,比如木工,這些工種的話,還能多一個銅子兒。

就這樣第三日,第四日,幾天過去之後,在長江邊上,已經搭起了簡易的工棚,江堤修繕處開始正式開張。南門成了一個招工的市集,最初第一天的那一批人已經被帶到了江邊,江邊那裏不招人,只有做工做的好的人才能過去,所以這裏的那些零工就有了競爭,漸漸地,躺在地上等發礱糠糊的人少了,只剩下老弱婦幼了。

到第七天,出來一個新的工種,有了縫補的工種,但凡能拿剪刀和針線的也都可以去報名,所以就有了女人去報名。緊接著是老幼看護工種,這個工種是說,如果有一個人在江邊做工的,就可以將無人照管的老人或者孩子放給看護園,看護園會幫著看管,從早到晚,管中午一頓吃食。

這個時候所有人江邊修繕江堤這個工種一下子成了香餑餑,而原本沒有遭遇災害的莊稼人也開始過來問,快過冬了,家裏的農活都幹完了,江邊要不要人幹活?還是來者不拒。

此刻的宋園裏,陳慧在園中喝著茶,拿著一本書的看著,嘴裏塞一塊山楂糕,順手又拿起一杯茶喝著。

羅先生則是和劉府臺對坐,兩人正在協商之後的糧食怎麽弄,劉府臺還是憂心說道:“這糧價這麽高,百姓這樣下去也吃不起啊!”

羅先生則是捋著他胖臉下的稀疏胡須說道:“劉大人可知道之前這裏的搬運一日多少工錢?”

劉府臺搖了搖頭,羅先生伸出一根手指說道:“一百文!”

劉府臺不解地看著他,羅先生又問:“當前糧價多少錢一斤?”

這個難不倒他,他說道:“二十八文。”

羅先生又問道:“未有水患之前和水患之後呢?”

“未有水患之前才六錢銀子一石,水患之後即便是漲價也不多一兩五錢銀子一石。折合下來也就是水患前四五文一斤,水患之後是十來文一斤。而這次漲價下來確是二十八文一斤,跟水患前比較是貴了七倍,你讓百姓怎麽活?”

羅先生笑笑道:“你可知道,為什麽那江堤上沒有人來做工?自然逃荒走了,原本該征調的民夫自然是沒有了,加上戰亂壯丁本來就少。但是更大的問題就是,素日裏糧價那麽便宜,征夫吃的是什麽東西?半是礱糠半是米,所以更沒有人來做工了。”

“民夫服役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,官府管一頓飯還算是好的,如果不管飯又如何?”

“那就沒有人來,更何況咱們大楚新皇還沒登基,混亂的時候,更沒有人來了。所以這個時候就是要讓人覺得劃算,可以來。之前雖然水患糧食已經漲價,但是一石糧不過就是一兩五錢銀子。與每日做工一百文比實在差距太大了。這樣的賬每個人都會算,但是他們不會算一件事情,一百文的工錢,不是哪裏都有的。因為基本上沒有人會雇傭零工做這個。”

劉府臺仔細一算說道:“即便是四兩,一個壯勞力加上他的家屬兩個人,一天吃了算多的話兩斤糧食,也不過五十六文。在饑荒之年,作為民夫征調,還能吃飽飯。這個時候就會很多人覺得劃算,畢竟零工不是天天有,而江堤修繕天天有。”

“我們的糧食其實從南方買過來的稻米,不過兩錢,到這裏翻了二十倍。但是對於這裏的人來說卻是值五六十文,而米價擡高之後,我們在高位將米糧一半賣給那些糧商,實際上我們賺了很多。所以邊賣,一邊用於抵工錢。就是維持下去,並且能夠將江堤修繕了。”羅先生道。

“可這樣不是讓那些原本做些小本經營或者有幾畝薄田的人坑苦了嗎?”

羅先生點頭道:“一件事情必然有人得利有人損失,那些小本經營的因為糧價上漲,所以他們沒有辦法維持下去返貧。。。。。。。”羅先生講得詳細。

陳慧看到精彩處不禁笑出聲來,大呼妙啊!這頭劉府臺看她手裏的那一本書上寫著“大學”,他聽羅先生講解這個漲價、市場和民生的關聯聽得實在有些糊塗了,反正這幾天看下來都是將軍和羅先生意料之中,自己非內行,恐怕一下子也無法講這個些個東西理解透徹。一看將軍手裏的大學,乃是他的強項,遂想與她交流一二,問道:“不知將軍看到哪一句聖人之言,覺得妙不可言?”

原本游離在外的陳慧突然聽見有人問她,她擡頭看向劉府臺,心內一緊張,將書本合上,正顏說道:“乃是這一句《生財有大道,生之者眾,食之者寡,為之者疾,用之者舒,則財恒足矣。》”

“不知將軍有何高見?”劉光忠請教陳慧道。

陳慧笑笑說道:“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生財之道是,生產的人多而消費的人少;做事情的人積極而使用的人節儉。這樣,財富就一直會很充足。但是,你們是否想過,如果生產的人太多,但是沒有人用,這樣就會導致生產的減少,同時用的人因為生產的減少也一再地節儉,就更少了,所以到最後你們看到的大家很節儉,但是其實財富沒有充足。所以,我聽羅先生所言,我的想法就是,我們要鼓勵大家用,比如你們現在說的人工原來是一百文的,但是即便是糧價那麽高,我們用的人工不過六十文,為什麽不鼓勵餘錢的人多用工呢?除了江堤之外,難道其他不用修繕了?比如那些寺廟,比如家宅,比如道路。。。。。。。。”

劉光忠看向羅先生和陳慧,拍著腦袋道:“下官實在是榆木腦袋,夢溪筆談之中就曾說過範文正救災一說,與今日所做之事不是一般無二,我卻還要兩位如此提點。實在是有愧啊!有愧!”

劉光忠所言及的事情正是背誦名臣範仲淹在杭州救災一事。

宋朝皇佑二年,吳州一帶鬧□□,當時範仲淹(字希文,卒謚文正)治理浙西,下令散發米糧賑災。並鼓勵百姓儲備糧食,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備。

吳州民俗喜好賽舟,並且篤信佛教。範仲淹於是鼓勵百姓舉行劃船比賽,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飲。從春至夏,當地的百姓幾乎天天都扶老攜幼在湖邊爭看賽船。另外,範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,對他們說:“饑歲荒年工錢最是低廉,正是寺院大興土木的大好時機。”於是各寺廟住持無不招募工人大肆興建。範仲淹又召募工人興建官家谷倉及吏卒官舍,每天募集的工人多達一千人。

掌監察的官員,認為範仲淹不體恤荒年財政困難,竟鼓勵百姓劃船競賽,寺院大興土木,既勞民又傷財,所以上奏彈劾範仲淹。範仲淹上奏說:“臣所以鼓勵百姓宴游湖上,寺院、官府大興土木,其用意正是借有餘錢可花的百姓,嘉惠貧苦無依的窮民,使得靠出賣勞力生活的百姓,能依賴官府與民間所提供的工作機會生活,不致背井離鄉,餓死荒野。”

這年全國的□□,只有杭州一帶的百姓沒有受到嚴重的災害。

災害導致損害是明面上的,從經濟上來說還有一層是可以引發經濟上的通縮,如果此刻采取刺激性的經濟政策,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到了這裏,劉光忠一下子似乎是豁然開朗了,笑著告退。羅先生走到陳慧面前,將陳慧桌上的那本書拿起,揭開了封皮,露出了裏面的封面,那書名是“游龍戲牡丹”。

陳慧一把將書搶過道:“先生莫急,待我看完再借與先生看!”

羅先生笑道:“老夫是不要看這種話本子,倒是將軍老大不小了,還整日看這種春閨小女子的書,將軍委實好胃口。”

“消磨消磨時間罷了!”

羅先生笑了笑說道:“金先生來信,說夫人讓咱們都幫將軍留意合適的小夥。不知將軍心裏可有何意的人?”

陳慧偏過頭看著羅先生說道:“羅先生,好俊俏啊!”

羅先生的小圓眼睛一瞪,嘴角卻是笑意無法收攏道:“又來消遣我個老頭子!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